邕城图记|时光的笔记本

发布时间:2021-07-15 11:38
来源: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你“认识”南宁多久了呢?

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还是更久更久...

微信图片_20210715105208.jpg

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慢慢变老……

多年时光,也许早已走过半个城市的道路,熟悉每个街口的红灯,每栋楼面的斑驳;也许经历过数次春华秋实与夏炽冬寒,习惯这座城市的各种“小脾气”,甚至对它还带着些许宠溺。

它是我们一直一直生活的地方,我们对它总有日常的熟悉,便忘记了“记录”的重要。悄悄地,它的过去在一代代新生中被深深埋藏...

回头望望这座城市吧

在匆忙的人生里,关心生养我们的这方水土

停一停脚步,想一想——

听听它那些时光里的故事

旧城  成长里熟悉的老地方

它们,经历过最繁华的时代,也逐渐走向过衰败。

作为一代地标性建筑,时光的洪流推着它们往前,它们在旧城改造、重点项目改造中纷纷重塑了面貌。也许在这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它们旧时的颜色甚至从此说“再见”,但这却无法磨灭它们曾留下的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一代人不可替代的存在。

沿着江北大道行走,跨越凌铁大桥后便到如今的亭子码头。宽阔的草坪与广场,有三两行人在座椅上休息,哥特式建筑尖顶教堂成了现代“网红”圣地。

亭子码头

人们忙于拍照,观赏美景,可会有人愿意将目光望向平缓江面,听听这随风而来的亭子故事呢。

微信图片_20210715105836.jpg

“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

多年前,亭子便是邕州盐道“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子码头见证了南宁开埠百余年的兴衰。

古代时,伴江而居的两岸百姓们延续着舟楫过渡的生活方式,往返于邕江两岸。每日艘艘小船在邕江上起起伏伏,远远可见船上堆满了各类物资。小船交会而过,也许能听到船夫间的打趣声;沿江两岸停驻,江上几声吆喝,是哪里的物资又到了呢?

那时,水上运输成为邕江两岸重要的物资运输方式,水路交通发达,亭子码头盛极一时,也因此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民族商场

微信图片_20210715112208.jpg

1989年就建成开业的南宁民族商场是老南宁人再熟悉不过的“淘货圣地”,也可以说是上一代的“义乌小商城”,许多人都已在这方天地经营了二三十年之久。

那时,网络贸易发展还未大肆兴起,商户们就成了最早的连接者,他们把外地新奇的玩意儿带入了南宁,因此吸引了大批顾客的到来,为百姓提供了便利。

它伴随着上几辈人的成长,如今已关停重建,未来的新民族广场将拔地而起,但也不可磨灭它曾是一代南宁人时代记忆。

也许多年后,再整理整理旧屋时,翻出那些民族商场淘来的CD、磁带、字画...还会勾起无数怀念。

南棉纺织厂

微信图片_20210715112350.jpg

来源:网络

那些年里,南棉纺织厂是南宁市的一处风云地带。它始建于1978年,见证了上个世纪传统工业发展最繁荣的八九十年代,是昔日老南宁人心目中最辉煌灿烂的工业代表。

1986年,南棉纺织厂成为广西第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成为这个“厂区时代”众多青年男女们的向往之地,他们甚至为身为“南棉正式工”而骄傲。

对很多人而言,“南棉”不是一个工厂的地名,而是早已融入在骨髓中的血液。

旧区 藏在老房区里的时光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715112553.jpg

曾透过狭小房屋的缝隙仰望蓝天,小小的一方天地,却承载了童年的所有渴望与梦想。

“那是我记忆开始的地方,是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它给予了我对家最初的概念。”

微信图片_20210715112605.jpg

而今人老了,居住的地方成了老旧小区,它在岁月风寒中变得斑驳不堪,摇摇欲坠。它是几十年时光的积淀的产物,是南宁一段历史的见证。

仔细找寻,你会挖掘出一些藏在时光里的小秘密。

“遛鸟”

不知道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奇景”——小区的草坪上摆满了一个又一个的鸟笼,里面的鸟儿活蹦乱跳,互相叫唤个不停。

微信图片_20210715112945.jpg

在老一辈的眼里,这是一件极为平常之事,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也是南宁时代流传的风俗习惯。

这是“遛鸟”。所谓“不遛不叫“,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们便会在聚会时,带上自己的爱鸟,把鸟笼揭开罩,放在相距不远的地方上,让它们此起彼歇地赛着叫,此举又叫作“会鸟儿”。有趣的是,有时候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十分熟悉。

这是老一辈人们一种情怀,一番天地,一份托付和满腔的柔情的体现,在快节奏时代下,我们感受到了过去与自然亲近的悠哉。

微信图片_20210715113002.jpg

莲花盆

微信图片_20210715113124.jpg

陪伴我们长大的TVB龙套“王者”——“鸡公碗”如今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曾一度被网友调侃成了一代“网红”。不知你是否曾注意到,在南宁一些老旧小区也有留存了几十年的——“莲花盆”。

听小区老人们聊起,那个年代里,单位会为了小区绿化,每家发十几二十个花盆,鼓励家家户户种上绿植。看着满院子亲手布置的绿色,是件让人心情舒畅的事情。

随着岁月的演变,现在还有大部分的住户保留着这些绘有彩画的花盆,它们藏着老一辈人珍贵记忆,是邻里间最纯洁,最真挚的见证。它们也是时光馈赠给下一代的最美好的礼物。

鸳鸯楼

微信图片_20210715113224.jpg

七层高的楼房带着双向楼梯设计,且层层相连,连连相扣,让人如置身迷宫般眼花缭乱。这是1987年的时代创造,是南宁唐山路上独具特色的双生“鸳鸯楼”。

狭长的水泥巷,苔绿斑斑的砖墙,生了锈渍的楼梯扶手,无一不在诉说着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故事。

与外面的繁华喧嚣不同,踏入这里便如同进入了一个幽深安逸之地。随意摆放的单车,泛黄的门窗,瞬间将记忆拉回到了过去。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孩童们放学后楼上楼下跑的欢叫声;大人们围坐在楼下巷子嗑家常的叨叨声;喔,还有送货三轮车飞驰而过的哐啷声...

旧俗 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

民族节庆、非遗文化是先辈们留给代代后人们最伟大的宝藏。上百年的历史流传,承载着上百年的精神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命脉,是一座城市不可抛弃的历史瑰宝。

蒲庙花婆节

一碗“花婆送粥”,一份美好祝愿

图片

蒲庙花婆节是南宁先民们的信仰,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原始探索,承载着壮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基因。

这是他们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蒲庙人民秉持善良,心中有爱。

生榨米粉

路过蒲庙的小摊旁,一股独特的“馊”味总让人停驻。

图片

“来一碗生榨喂!”老南宁人来到蒲庙,绝对不会错过这一口。米粉粗细均匀,根根分明,大份大份的配料触发食欲,入口瞬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阿婆煮的那口正宗滋味犹在嘴边,让人不禁湿了眼眶。

旧城、旧区、旧俗。

可以大到一座城的建筑、一个地方的风俗,可以小到一片天地的习惯、一代人的故事,我们总能在这些地方窥探到独属于南宁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轨迹。

也许只是南宁历史中老城故事、建筑发展、节庆民俗中的星河一点,但却是从某处撕裂开了一个口子,将更多时光旧事呈现,唤醒邕城记忆。这是我们致敬南宁上千年历史文化的方式,这是我们作为文化研究者留给南宁最真挚的礼物。

微信图片_202107151135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