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宁过年“三件头”是啥~

发布时间:2023-01-19 08:56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最讲究的

就是「年味」

南宁春节民俗

南宁春节“三件头”

临近春节,置办年货的人挤满了南宁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除了鸡仔饼、老友饼等一些过年的必备零食,最畅销的就是老南宁人心目中的春节“三件头”——年粽、年糕、粉利。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了,粽子也变得常见起来,不再局限于到端午节时才吃,平时想吃粽子随时都能吃到,不想动手,也能在市场上购买。粽子越来越成为老南宁的一种风俗和饮食习惯。粽子的类型多样,有三角粽、四角粽、枕头粽、灰水粽……内馅也不尽相同。在南宁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枕头形状的绿豆猪肉粽了。碧绿的粽叶铺上一些糯米,再加上绿豆和腌制好的猪肉馅,还可以根据喜好加入板栗、咸蛋黄等食材,最后捆上红色的棉线,这样年粽就做好了。

年糕有红糖年糕和白色年糕两大种类,而南宁人最喜欢购买的是印有“福”字和“发”字的年糕,与年粽一同寓意着“年年高(糕)中(粽)”。在老南宁人的心中,年糕是个好意头,可以为家里读书的孩子讨个吉利,还可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说到粉利,老南宁人更有发言权。“粉利粉利,粉中吉利”,粉利寓意来年有个好兆头之意。它是一种米制品,采用传统的石磨将大米磨成浆后蒸煮而成。逢年过节,在南宁横州市、马山县等地,家家户户都会做粉利,有的地方还会加入植物染料,如枫叶、黄姜水等,把粉利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粉利是老南宁人年夜饭上的主食,它可以伴着腊味一起炒,也可以切块放进火锅里面刷,吃起来软糯可口。

宾阳炮龙节

宾阳炮大家都知道,但宾阳炮龙节很多人觉得陌生。

宾阳炮龙节始于宋朝、元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炮龙节,从上午开始,就会有“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节目精彩上演,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穿过宾阳县城的大街小巷,一场盛大的狂欢即将拉开序幕。说到炮龙节,最热闹的要数“舞炮龙”了。当天晚上,人们都会齐聚炮龙老庙迎福接福。

系着腰带、光着膀子的壮士在摇动火把的人群里舞动着炮龙。人们纷纷把鞭炮扔向炮龙,鞭炮声越响就代表着越吉祥,只见金色的炮龙盘旋在一片云雾里,耀眼的火把、震耳欲聋的鞭炮汇聚在一起,炮龙在这一片火光冲天之中,好似一条巨龙在电闪雷鸣的天际间游走。待到炮龙被鞭炮炸得只剩骨架,人们就会点燃火堆,将炮龙投入其中,预示“送龙升天”。

宾阳炮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炮龙,代代相传,承载着漂泊在外的宾阳人深深的乡愁。

今年2月1日(正月十一),一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又要来了,你期待吗?

壮族“舞春牛”

广西的壮族人民以春牛舞迎接新春的习俗在明代已经盛行,舞春牛是一种民间娱乐的表演形式,也是壮族春节中一个重要的习俗,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一带最具代表性。春牛舞是由两位扮演者模拟牛的习性,以及牛在田地里耕地时的动作形态进行的表演。

“舞春牛”时的演唱内容有农事歌、赞颂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以及本地民间故事等。这其中有重要的历史渊源,广西的壮族先民世代生活在水稻的生长区,可以耕田犁地的牛便成为了壮族先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人们对牛非常尊敬与爱护,就像自己的家人。

春牛舞既寓意了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又代表了对生活祥和的期盼。春牛舞蕴含了世代壮族先民,在九万大山中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传承了一代代人们辛劳勇敢的智慧结晶。

喝伶俐水

南宁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习俗:“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但你知道“喝伶俐水”这个习俗吗?这里的“伶俐”就是聪明的意思,在壮族山歌中,经常有赞扬聪明伶俐的人的词句。

每逢大年初一,壮乡儿女就会赶到小溪、泉水边喝年初的新水,也就是喝“伶俐水”。在南宁,人们会让公认的“伶俐嫂”给大家“捧清水”,这时候村里待嫁的姑娘会争先前往,希望可以寻得一个好郎君,孩子们也会来喝伶俐水,希望来年更加聪明伶俐,学有所成,一些壮族人民还会用伶俐水煮茶给老人喝,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编辑:吴嘉兴

一审:张艳兰

二审:庞博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