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历史轨迹——圣若瑟堂

发布时间:2022-03-01 09:28
来源:新加坡教育文化

坐落在维多利亚街的圣若瑟堂,主圣坛原来镶嵌着一块块色泽美丽的粉红色大理石装饰,约40年来一直被金属片遮盖。去年底,经过文物修复专家的细心修复,“埋没”多年的大理石重见天日,让主圣坛也恢复昔日原貌。

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是新加坡最早创立的天主教堂之一,自2017年起关闭进行全面修复,预计今年4月重新开放。到时,教堂内外,包括五座圣坛等历史文物,都将焕发昔日风采。

前年起担任圣若瑟堂主任神父的何塞·路易斯·洛佩兹·卡皮奥(Jose Luis Lopez Carpio ),介绍说完成修复的主圣坛时,难掩心中的欣喜。他解释,修复专家原本要对圣坛的金属片进行镀金处理,除下来后才发现背后的大理石,于是咨询教堂意见。“大家最终同意还原圣坛的原貌。大理石装饰更为漂亮,也更为珍贵。”

至于教堂当年为何以金属片遮盖大理石装饰,还有待考究。

成立于1853年的圣若瑟堂是由葡萄牙传教会早年为服务本地的葡萄牙籍和欧亚裔天主教社群所创建的。随着教牧工作的扩充和信徒的增加,教堂于1904年在现址兴建新教堂,于1912年竣工。

圣若瑟堂在2005年成为新加坡国家古迹,这次的全面整修,也是教堂百余年以来,首个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另外,由于位于教堂一侧,拥有110年历史的行政楼(Parochial House),也包括在修复工程中,整个修复工程耗资约2500万元。2016年被市区重建局列为受保留建筑的行政楼,预计年中才完成修复。

新加坡文物局在2019年和2020年通过国家古迹基金,拨款资助教堂的部分修复费用。目前完成修复的项目,包括教堂内外墙壁、屋顶、教堂地板和地砖、长凳座椅、讲道台、五座圣坛,以及34尊圣人雕像等。

何塞神父说,教堂非常感激政府的拨款资助,以及在疫情下,协助教堂安排西班牙的文物修复专家前来本地,为教堂进行修复工作。然而,他坦言,教堂从2017年关闭以来,修复工程面对诸多挑战,因此仍需当局的拨款和资助。

此外,何塞神父指出,教堂必须符合不同政府机构对防火以及无障碍通行等设施的要求,加上过去两年来因为疫情导致工程延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圣若瑟堂的弥撒如今已经改在滑铁卢街的天主教中心举行。由于场地的人数限制,加上疫情的冲击,教堂过去两年的捐款已减少七成。圣若瑟堂目前正积极募款,以填补经费的不足。

疫情前,圣若瑟堂以每年的耶稣受难日游行活动著称,平时往往可吸引超过5000人参与。何塞神父说,教堂及教友都期待教堂完成修复后重新开放。

“相信在疫情当下,许多人都希望能齐聚教堂一起祈祷。我们的教堂作为国家古迹,对天主教徒和公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我们不仅欢迎天主教徒,也欢迎公众前来欣赏教堂建筑之美,了解教堂的悠久历史。”


编辑:杨方

审核:张艳兰

终审:戴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