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国宝”——伊洛瓦底江豚

发布时间:2021-06-24 15:49
来源:缅华网

6月21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介绍缅甸国内的珍稀动物—“国宝”伊洛瓦底江豚的情况。


伊洛瓦底江豚的历史:在贝德诺古城出土的,估计是1世纪至5世纪期间的骨灰罐上雕刻有伊洛瓦底江豚的图案,这可证明在缅甸伊洛瓦底江豚的出现早于以前所知道的8世纪,在2000年前这珍稀生物就已在伊洛瓦底江上栖息生活着了。在这之前,有关伊洛瓦底江豚的最早记录见于中国史书《新唐书》(New Tang History)中的记载。根据这史书的记载,当时(唐朝时期)汉民族与当地的骠民族就称此伊洛瓦底江豚为“江猪(River Pig)”,互相之间还有进行买卖交易,因而能肯定这伊洛瓦底江豚在1200年前就已栖息在伊洛瓦底江中了,这是最早的有关伊洛瓦底江豚的文字记录。

伊洛瓦底江豚虽被称为水生物,但其却不是属于鱼类动物,而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种类。其和鲸鱼一样是属于水生哺乳动物。这江豚其实是属于海豚类的一种水生物,与鲸鱼一样属于鲸目动物,称为Cetacean。这Cetacean词汇是由希腊与拉丁文字转化而来,意思就是“十分巨大的水生动物”。在Cetacean鲸目动物中的蓝鲸鱼(Blue Whal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身长可达80英尺(合24米),体重达120吨。鲸鱼、海豚都是生活在海洋之中,只有像伊洛瓦底江豚这样的一些较特殊的种类才生活在陆地上的江河淡水之中。其实伊洛瓦底江豚可生活在淡水的江河之中,也可生活在近海的浅水地区之中,由于可以生活在近海地区,所以其也被定为是海豚的一种,将其规划在(Marine Dolphins)这一门目之中。

伊洛瓦底江全长1373英里(约合2200公里),缅甸与伊洛瓦底江不可分离,以伊洛瓦底江豚之名称呼本地区一带的淡水江豚及近海浅海地区的海豚,是缅甸人民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在19世纪1871至1879年间英国自然科学家John Andasin在伊洛瓦底江地区进行自然考察工作,发现了这Cetacean鲸目动物新品种,其论文呈交给英国动物学会之后,就定下了“伊洛瓦底江豚”这个名字,流传到今天。

成年的这江豚身长为7英尺(约为2.1米),初生的幼仔身长也有3英尺多,一般江豚寿命为30余年,在7周岁至9周岁时就属成年江豚了。

江豚怀孕期为14个月,属胎生动物(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一次产仔1头,但也有发现过双胞胎的记录。母豚喂乳期为18个月,且会照顾其幼仔达到3年之久。它们生活在江中以捕捉当地的鱼虾维生。

第一位为这伊洛瓦底江豚命名的自然科学家John Andasin发现这江豚时,其等的栖息地为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谬(Pyaymyo)及中游仁安羌(Yenangyaung)等地区,但在伊江上游八莫(Bhamo)县附近伊江第一峡谷地区也发现其的踪迹。在21世纪初期林业局、渔业工作局、仰光大学动物系、野生动物维护组织与缅甸广播电视台合作,自伊洛瓦底江的两河口(即梅卡Maykha江与迈立开Malikha江交汇的密松河口)地区开始沿江而下,直到伊洛瓦底省博加礼(Bogale)县的Kayetgyi岛,对伊洛瓦底江豚的栖息之地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发现这江豚最多就是栖息在曼德勒至八莫之间这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江道之中。之后,渔业工作局与野生动物维护组织(WCS)合作,在此江道中对江豚每年都进行统计调研工作。这些年代中,统计到的伊洛瓦底江豚的头数分别为:2004年72头,2011年72头,2018年时76头,2019年时72头,2020年时79头,这是统计到的最多头数了。

现在这江豚已被国际生物多样化维护组织定为是“十分接近濒临绝种危机”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生物品种了。该江豚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定为必须全面保护的珍稀物种,对缅甸来说,也是属于“国宝”级的珍稀品种生物了。

现在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已划出两处伊洛瓦底江豚维护地区。第一个维护区位于曼德勒市对岸,实皆省实皆县敏昆(Mingun)地区至曼德勒省皎苗(Kyaukmyaung)地区这一江道中,于2015年12月28日宣布为“伊洛瓦底江豚第一维护区”(Ayeyawaddy Dophin Protected Area)。第二个维护区为实皆省迪姜(Tigyaing)县区至克钦邦瑞姑(Shwegu)县区长达118.5公里的江道,于2018年8月28日宣布为“伊洛瓦底江豚第二维护区”。


世界各地,在过去的十年代内曾兴起一股观赏鲸鱼及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热潮。在缅甸,观赏伊洛瓦底江豚与渔民们联合捕鱼活动也曾吸引了许多国外游客前来观赏。当时每年都约有1000余名国外游客前来此江豚维护地区游览观赏,这也成为缅甸旅游地区内的一重大景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