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南宁:文化的进步

发布时间:2025-07-03 15:39
来源:《南宁通史·古代卷》

明朝是南宁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不仅外来官宦中不乏名人雅士,很多在政坛失意的官僚也贬居南宁,他们或者进行文学创作,留下数量众多的诗文作品;或者聚徒讲学,培植学者,促进了明代南宁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的发展,南宁本土文人也逐渐成长起来,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明朝文坛上的重要力量。

  外来文人学者的创作活动。明朝时期,很多中原、江南文人来到南宁,传播了中原文化。驯象卫和南宁卫是明朝南宁接受外来文人最多的地方。如丁显、吴时来、董传策等。

  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大量有关明朝南宁历史地理和民族风情的资料。他在广西游历时间近1年,足迹遍布广西很多地方,其中横州、永淳、南宁、上林、隆安等地都是他考察的地方。徐霞客在上林逗留的时间最长(56天),留下的记载最详实,为研究明朝上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本地文人学者的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推广,明朝南宁本地涌现出很多学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南宁的文化地位。如萧云举、李璧、陆坚、陆嘉鲤等。其中,官至礼部尚书的萧云举所写《青山记》,对南宁青秀山的景色作了生动描写。


一审:黄心蓉

二审:张艳兰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