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甘美兰专场音乐会,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璀璨上演。此次音乐会精心挑选了8首色彩迷离、意象重叠的印度尼西亚传统甘美兰音乐作品。音乐会上,悠扬的甘美兰音乐如潺潺流水,淌入听众心间。独特的旋律和音色,带听众穿越时间和空间,领略印尼西爪哇的风土人情。
甘美兰音乐极具特色 美妙“对话”令人沉醉
当天下午4时,音乐会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中正式开始。率先登场的是由印尼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与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共同带来的《印尼Kendang鼓与中国鼓》。当印尼的主奏乐器Kendang鼓遇上中国打击乐器,带给观众惊艳的听觉享受。这场音乐之旅在两种鼓声的美妙“对话”中拉开序幕,不同国家的鼓乐交织共鸣,仿佛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热情对话,充满力量与节奏感的鼓点,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印尼两国文化融合的魅力。
紧随其后的节目《本查克·西拉特·通布朗》也让人眼前一亮,其以舞蹈风格的表演搭配大肯当鼓、小肯当鼓、奔德、塔罗姆佩特等器乐的精彩伴奏,为音乐注入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动人的表现力,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印尼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舞蹈风格的表演搭配器乐的精彩伴奏,颇具特色。记者 周志英 实习生 陆相颖 摄
甘美兰的代表作《帕贾贾兰》的演奏,更是为音乐厅披上了一层绚烂的印尼艺术文化色彩,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音乐流派的汇聚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巽他之花》的和声中融合了Tembang Sunda Cianjuran与Kepesindenan两大音乐流派,乐器的交织与人声的共鸣,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音乐画卷。
《时间》则引领听众聆听光阴的低语,走进岁月的长诗,感受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韵律。而《哈里·万东》这一作品,更是见证了中印尼两国音乐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由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族艺术系的学生与印尼音乐家携手合作,共同演绎跨越国界的音乐魅力,使两国间的音乐纽带更加牢固。作为Sunda(巽他)民间舞蹈之一的《克图克·提鲁》,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独舞、群舞、双人舞,生动展现了当地的社交礼仪文化,为音乐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最终,音乐会以作品《加依蓬》作为终章,凝聚了印尼西爪哇甘美兰与声乐、舞蹈的精湛表演,将本次音乐会的主题推向了巅峰,为听众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音乐记忆。
音乐会上,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族艺术系的学生与印尼音乐家携手合作,共同演绎跨越国界的音乐魅力。记者 周志英 实习生 陆相颖 摄
广艺印尼籍教师盛赞中国 坦言“南宁是第二个家”
曲已终而意犹未尽,这场甘美兰音乐盛宴不仅为听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促进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的辉煌篇章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色彩。音乐会结束后,参与演出的印尼演员仁迪热情地向听众介绍家乡的音乐以及特色乐器。在仁迪看来,中国是一个很美好的国家,而广西南宁是他的第二个家。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朋友的友善,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温暖经历。原来,仁迪还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外籍教师。仁迪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说,八年前自己来到广西艺术学院任职,和他的中国学生分享家乡的文化,“印尼音乐与中国元素相碰撞,而音乐周的举办,更是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音乐会结束后,仁迪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家乡的鼓。记者 周志英 实习生 陆相颖 摄
大学生小覃津津有味地听完整场音乐会,“虽然语言不同,但文化是相同的,借助音乐周的契机,欣赏到来自东盟国家的特色演奏,既开阔了眼界,也让我们在音乐的‘对话’中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多元,深受启发”。
一审:黄心蓉
二审:张艳兰
三审:唐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