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游南宁|有!戏!

发布时间:2024-08-22 10:42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综合

8.jpg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习称为老戏、广戏、本班戏、本地戏等,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南宁的古称)一带,且用邕州官话演唱,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邕剧。2008年,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邕剧有哪些历史?

9.jpg

老戏、广戏、老广戏、广路戏、本路戏、五六腔……这些奇特的名称,其实都是邕剧未定型时期的“曾用名”。据《南宁史料(第六辑)》)记载,1933年冬,南宁商界为红十字会筹款举办游艺会时,本地戏班首次打出“邕剧”名号(因南宁古称邕州而名之),这才使南宁独有的这一古老剧种有了正式名称。

邕剧有哪几种表演形式?

10.jpg

邕剧的舞台语言多采用邕州官话(戏棚官话)演唱,也兼用南宁白话、客家话、平话和壮话,语言上显现出杂糅性特征。表演方面旧时则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概括之语。武戏重做工和说白,武打属南派,讲究硬桥实马,武功有整套“六部通行”,包括拳、棍、刀、叉、枪、牒六部分以及铲台、跳椅、铲椅等。文戏的做工颇注重内心活动的表现,往往以粗放的大幅度动作结合面部表情加以夸张表达。

11.jpg

邕剧的唱腔绝大多数以皮黄声腔为主,安庆调、七句半、补缸调及地方小调为辅。唱腔结构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板眼变化的唱腔结构;二是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唱腔和小调常垫以“嘟呀”“哪哎哟”之类的民歌衬字,地方韵味较浓。音乐伴奏以大锣、大钹、二弦、喉管为主,气势雄浑,与桂西、桂南流行的壮族八音关系十分密切。表演程式有“甩发”“宫仔”“孖宫仔”“云手”“马步”“跳台”“过山”等,特技有“吐血”“十八罗汉架”“气功变脸”“罗帽功”“髯口功”“双照镜”“大过山”“莲花座”等。

传承创新延文脉

随着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观看邕剧的人越来越少,从事邕剧表演的艺人也大幅缩减,邕剧曾一度成为濒危剧种。“近年来,南宁市加大对邕剧的保护力度,培养邕剧人才,进一步弘扬邕剧文化,使邕剧知名度不断提升。”谈起邕剧曾经的沉寂和现在的快速发展,邕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宁靖这样感慨道。

12.jpg

“作为传承人,我会走进中小学校的戏曲社团向孩子们介绍邕剧,也会帮助社会上对邕剧感兴趣的个人和文艺团体学习邕剧技艺。”宁靖介绍,他还在社交平台上开通账号,发布日常排练和演出片段,通过新媒体手段让更多人了解邕剧。

13.jpg

在拓展邕剧的表演平台方面,南宁市将邕剧演出纳入送戏下基层、进校园内容。“我们把演出送到各镇、村,把《老鼠嫁女》等邕剧儿童剧送到小学、幼儿园,把精品剧目送进大学校园,让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的人都有机会欣赏邕剧。”宁靖说。此外,南宁市还结合节假日期间的文化惠民表演,开展邕剧进景区、进商圈等活动,把优秀剧目送到群众身边。

15.jpg

南宁市还依托“文化走亲东盟行”,把邕剧带到东盟国家进行表演交流,同时通过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平台,让邕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审:黄心蓉

二审:张艳兰

三审:唐彩红